江浙读书七载,又重新回到省内读书——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。高中时期,最爱的就是语文,毕业于师大文学院的语文老师曾向我详细介绍文学院的传统,并隆重介绍了刘学锴、余恕诚两位先生和中国诗学研究中心。不想十年后的秋季,真的去了老师说的地方,而且很可能转向诗文。家乡去芜湖的高铁将于年底运营,芜湖的地铁据说很快也会开通,又逢上一个绝佳时期。三年的时光很短,但却又可以长到让人终生难忘。师大的这三年,是求学的最后阶段,也祝愿自己学有所成,不辜负这么多年的坚持与文学之梦。
打算在师大的贴吧,开一个帖子,记录在师大的点滴。
考考你:入门见嫉,蛾眉不肯让人;掩袖工馋,狐媚偏能惑主。出自哪篇作品
2019年4月15日 星期一 前往芜湖 多云
今年怕是最奔波的一年,年初去了湖北十堰、郧西、丹江等地,期间穿过了河南大部分城市。3月底,去了天津(南开大学考试)、北京,又经过了江苏、山东、河北等地。今日又要远行,赴一场逐梦之旅。
不知从何时起,皖北平原也开始了油菜的种植,田间地头、房前屋后,栽种的到处都是。乡亲们栽种的本意或许是为了油菜的经济价值,但无形间也附加了审美价值。那耀眼的黄,向远方无限制的延展,给人带来诸多静谧……
前几日,在朋友圈见到陈学弟报考陕西师大博士的消息。刚刚夏学长也告诉我他去考试的消息,在名单上看到康学妹也去考了,而且和夏学长竟然还是同一个导师。备考阶段,北京语言大学的陈学姐曾告诉我,无论结果如何,考试这段经历都是令人难忘且值得的,有理想光芒的人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。这段话说的真好,也送给他们。再次感谢前行路上,那些给自己帮扶与鼓励的师友,有了他们,我们逐梦之路才不孤单,我们的逐梦的步伐才更有力量。
每次远行,有意无意间总会增广自己的见闻。窗外那绵延但却无言的青山,沿河分布的低矮村落,不由得把人的思绪拉得很远很远。车厢内,人声嘈杂,诉说着各自的生活,16个上了年岁的大妈依然忙碌着,据说到六安采茶每日可获100元;一个大姐向她的邻座骄傲地说着如何智斗小三,并传授着经验;几个老大爷还留恋着过往,讨论着旧年红薯粉丝的制作全过程……
5点抵达芜湖火车站,而后乘坐32路公交至马饮村公交站。
安师大花津校区四年前倒也曾来过,如今门前在修地铁,加之天气阴沉,竟不便南北东西。
敬文图书馆门前的文学院,原来只是行政楼,其上课的教室在5栋,没有独立的文学院上课楼。
去师大对面的德胜广场买了份三鲜粉丝汤。
德胜广场的住房紧张,且周末还要加价,在美团的指引下,去了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面的一家旅馆。
2019年4月16日 星期二 芜湖 晴
早饭后,去周边的院校走走。对面就是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,一旁是安徽信息工程学院,出了安信工,便是皖南医学院,皖医旁又是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。这几个学校,都去转了转,校园面积都不甚大,但是都很小巧别致。
这汤很是美味
安徽信息工程学院
皖南医学院 图书馆
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校园